倪海厦仙师教我黄帝内经_(09)-阴阳应像大论之二:五臓之纪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(09)-阴阳应像大论之二:五臓之纪 (第2/12页)

”,所以如果是先痛後肿者,就是气先伤到形;如果先肿而後痛者,是形伤到气。

    *夫形归气而气生形,YyAn形气之相合也。故气伤则转及於形,形伤则病及於气矣。

    5.“风胜则动”,风太过的时候,就会产生动症。“热胜则肿”,人会肿起来都是热太盛。

    6.“寒胜则浮”,浮就是颜sE很清、很淡,这是寒之sE。

    7.“Sh胜则濡泻”,Sh太盛的话,大便就会有洞泻的现象。

    *风X动摇,故风胜则动。热气伤Y,故热胜则肿。燥伤津Ye,故燥胜则乾。寒气伤yAn,故神气乃浮也。Shy所胜,则脾土受伤而为濡泻之病矣。风热,天之yAn气也。寒燥Sh,天之Y气也。乃四时五行之YyAn偏胜而为病也。

    五-2-1、脐之小天地

    人可以无限放大,也可以缩到很小,跟天地、liuhe脱离不了关系。

    肚脐神阙在中央,若肚脐左边有动悸,病在肝;右边动悸,病在肺脏;下方动悸,病在心脏;上方动悸,病在肾脏。

    例如有病人脐下动悸──脐下,就是病在心脏,已经讲完了。

    只要一看到动症,不管被定的形病名是什麽──可能是帕金森,就知道有风。例如眼睛在飘动,眼睛是肝,这就是肝风内动。

    当你晓得病因时,处方就出来了。因为我们有去风的药,有入肝经的药。同理,热胜是肿,燥盛是乾,寒胜则浮,Sh胜则濡泻。那我们有润燥、去热、去寒、去Sh的药来治疗。这些都是药物的取舍原则。

    五-3、五蓆化五气、情志

    原文:

    天有四时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